欢迎来到龙公蟹大闸蟹官网!了解更多关于阳澄湖大闸蟹礼券,大闸蟹礼券,大闸蟹专卖店,大闸蟹品牌,阳澄湖大闸蟹礼品卡问题

沁人心脾的一笼阳澄湖大闸蟹,鲜到没朋友


天下至鲜,无非三样:野菌、河豚、大闸蟹。每到秋天,如何买蟹,吃蟹成为城中话题,朋友圈也飘着蟹香,阳澄湖大闸蟹独领风骚。
一只肥蟹抵一桌好菜,尝完这口鲜,又要等365天,才能品到味同干贝的蟹肉、丰盈油润的蟹黄蟹膏,叫人如何不痴?
对于许多食客来说,尤爱江浙一带淡水湖产的大闸蟹,那里的湖水干净,水草丰盈,蟹吃着小鱼虾长大,所以长有「青背白肚黄毛金爪」的品相,吃起来没有丁点的泥腥气,满嘴都是鲜。
说到吃蟹,每个上海人每年要吃掉12.5只大闸蟹,港人吃大闸蟹每年900吨...众多蟹痴里面,又要数上海、香港吃蟹最疯狂。
还有苏州,不仅盛产阳澄湖大闸蟹,还在湖边建了一只超级巨蟹。
苏州大闸蟹生态馆


上海、香港、苏州,三大城市如何形成吃蟹的热潮,有哪些关于蟹的趣事,又最擅长烹调哪些蟹菜?今期,阳澄湖大闸蟹带你品尝大闸蟹的「一城一味」。
上海人:最懂品蟹
广州人煲汤细,潮汕人做菜细,上海人呀,吃蟹很细。
曾经有个笑话:几十年前,一上海人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,几个小时就吃了一只蟹,不明白的人以为上海人太抠,实际上,「细嚼慢咽留住香」才是上海人的品蟹之道。
上海人也很懂吃蟹。当大家忙着在中秋国庆提蟹尝鲜时,只有上海人遵循着老黄历的「九雌十雄」,把肚子留给那只蟹膏满泻的蟹公。
上海菜市场的捆蟹人
他们吃蟹还有一个讲究:先吃其他菜,蟹留在最后吃,蟹肉上席百味淡,先吃蟹的话,再好的菜都会被蟹的鲜味掩埋。
原汁原味的「清蒸大闸蟹」,是最家常的上海做法。吃一只蟹,配半斤黄酒,全身像被小太阳暖暖地烘着,舒坦~
上海妈妈做的「醉蟹」更是一绝!把大闸蟹入酒,加花椒八角桂皮生腌几日,渍好以后,蟹膏丰腴肥美,蟹肉滑如凝脂,连蟹盖也带有浓浓的酒味咸香,可以啜上半日。
不过瘾的话,再叫一笼皮薄汁多、蟹油劲多的「蟹粉小笼包」吧~
轻提,慢移,小嘴一吸,那包滚烫鲜甜的汤汁带着油油沙沙的蟹粉,顺喉而下,吃一只已是大满足。
佳家汤包
上海人也喜欢约上三五知己,到「成隆行」共赴蟹宴,在这里听着古筝轻弹,剥蟹吃菜,可以找到文人雅士们吃蟹咏诗的古趣。
成隆行蟹王府
香港人:不食肥蟹辜负腹
上海的隔壁是大闸蟹的产地,爱吃蟹并不奇怪,为何离江浙1900公里外的香港,也痴迷大闸蟹?
上个世纪,上海菜馆的大闸蟹广告
话说,在上世纪50年代,上海人纷纷逃难到香港,当地的裁缝店、理发店、上海菜饭店也跟着南下,直到现在,香港的衣食住行里,还可以看到「老上海」的影子。
虽然香港也是水产丰饶,靠海吃海,但没有上海人想吃的大闸蟹,怎么办?市场收到需求后,诞生了一批「蟹行」,为上海人带来家乡风味。上海蟹的美味一传十,十传百,就这样影响了香港的饮食圈。
老三阳
时至今日,这些蟹行已经是老牌大闸蟹专门店,有的在江浙当地设有蟹场,自产自销,有的聘请专业买手,从来货真价实,童叟无欺。
每到蟹季,蟹痴们,包括香港的富商明星,金庸、星爷、刘德华都会去相熟的老字号订蟹,一次几百只,在家自设蟹宴,过足蟹瘾。
豪掷15万请吃大闸蟹宴
刘德华是圈中有名的「蟹痴」
今年由于大闸蟹出口香港的批文迟迟没有发出,蟹行没有蟹卖,连蟹柜也用来储存其他货品,很多香港蟹迷要飞去上海,才能一饱口福。
苏州人:存蟹防饥
苏州的饮食文化和广东很像,都是不时不食,连面食也不例外:春天吃三虾面,夏天吃枫镇大面,秋天吃虾仁蟹粉面,冬天吃蹄髈面。
尤其是一碗虾仁蟹粉面,用猪油炒香脆虾仁和蟹粉,当作浇头,淋上素净的面条,哎呦,那简直是胜却人间无数的美味。
苏式面里的蟹粉,又名「秃黄油」,它的做法简单且刁钻:大闸蟹蒸熟后,拆出蟹公的膏、蟹乸的黄,用猪油爆香,然后存放起来。
配饭吃面时,挑一勺秃黄油拌着吃,幸福到想把脸埋在碗里。
据说,古代的苏州人都是靠着秃黄油,来撑到下一年的蟹季,真是名副其实的「存蟹防饥」。
半岛君特别喜欢做豆腐时,用秃黄油点缀。小火慢炖下,秃黄油的粉酥油润,慢慢渗进豆腐的内里,膏黏黄酥豆腐软,配米饭一勺一勺地吃,醉生梦死。
上海人可以花一个小时吃一只大闸蟹。
苏州人为了止蟹瘾,发明出秃黄油。
香港人为大闸蟹挥金如土。
正是这份狂热,衍生出三座城市的蟹文化和各式蟹菜,写到这里,忍不住感叹一下:这就是吃货的力量啊。
有人说城市里的生活无聊乏味
那么希望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
给到你半岛便利店般的温暖